缺陷名稱 |
產生原因 |
解決措施 |
|
孔的尺寸精度低、尺寸不穩定 |
1. 珩磨熱量高,冷卻后尺寸變小 (1)珩磨余量大,時間長 (2)珩磨頭轉速高,往復速度低 (3)油石堵塞,自銳性不好 (4)珩磨進給太快,壓力太大 (5)油石磨料、粒度、組織選擇不當 (6)工件材料強度高(硬、韌、黏) (7)珩磨液不足或冷卻性能差 2. 工藝系統不穩定,尺寸時大時小 (1)孔的預加工質量低,珩磨余量變化大 (2)油石硬度不均勻,切削性能不穩定 (3)孔的加工表面有冷作硬化層或表面粗糙 (4)定時珩磨方法不能獲得準確的珩磨孔徑 (5)珩磨頭上的空氣測量噴嘴磨損,間隙太大 (6)自動測量儀的放大倍數低,調整控制不便 (7)自動測量儀信息反饋系統不靈敏,不可靠 (8)氣壓不穩,氣源未過濾,珩磨液太臟 |
控制珩磨余量和時間,選擇合適的珩磨用量和油石性能,采用低粘度、大量的、溫度不高的珩磨液降低珩磨熱 提高珩前孔的加工質量,選用硬度、組織均勻的油石,及時檢測、更換自動化測量系統和刀具 |
|
形狀誤差 |
圓度超差 |
(1)珩磨主軸(或導向套)與工件孔的對中誤差過大 (2)夾具夾緊力過大或夾緊位置不當 (3)孔壁不均,珩磨溫度高或珩磨壓力過大 (4)工件內孔硬度或材質不均 (5)珩磨液太少或供應不均勻,造成內表面冷熱不均 (6)孔預加工后圓度誤差大,或加工余量過小 (7)珩磨頭浮動連接太松、轉速高,擺動慣量大 (8)珩磨頭浮動連接桿不靈活,或剛性連接桿彎曲、擺差大等 (9)往復速度過高,油石與孔相互修整不夠 |
正確安裝調整珩磨頭,提高胚料和珩前孔的質量,均勻地供應充足的珩磨液,注意容量和泵的流量情況 |
孔的直線度超差 |
圓柱度超差 |
(1)珩磨油石在孔上下端的越程過大,出現喇叭口(兩端大);越程過小,出現鼓形;上下越程不一致,出現一端大,一端小 (2)工件夾緊變形,或上下壁厚不一致,材料、硬度不一致 (3)孔預加工后的圓柱度誤差大,或珩磨余量過小 (4)油石長度選擇不當 (5)油石硬度不一致,耐用度低(軟),磨耗不均勻(上下偏磨) (6)珩磨主軸往復速度不一致 (7)珩磨頭上的油石軸向位置變化 (8)珩磨機的往復行程位置精度低 |
仔細調整油石在孔的上下端越程長度;正確選用油石長度,硬度不宜太軟;相應降低夾緊力與改變夾緊位置;控制孔預加工后的圓度誤差不超過珩磨余量的1/5~1/4;調整或修理機床,或加限位機構 |
孔的直線度超差 |
(1)珩磨油石太短,或珩磨頭短且無導向 (2)油石太軟,磨損快,成形性不好 (3)孔預加工后直線度超差 (4)珩磨頭的浮動接頭不靈活,影響珩磨頭的導向性 (5)夾緊變形 (6)珩磨往復速度或珩磨液供給不均勻 (7)夾具與主軸或導向套對中不好 |
按孔的長度正確選擇油石的長度,并加長導向;及時更換油石,提高耐用度;調整或清洗潤滑浮動接頭,使浮動靈活且無間隙;提高往復速度或增加珩磨液;調整夾具對中,降低夾緊力 |
|
孔的軸線與端面不垂直 |
(1)夾具定位面與珩磨主軸不垂直或定位面過度磨損 (2)孔預加工后的垂直度誤差大 (3)短孔珩磨時未采用剛性連接的珩磨頭 (4)工件底面不干凈,定位面傾斜 (5)夾緊力不均勻,使工件一面抬起 (6)夾緊力過小使工件松動,脫離定位面 (7)夾緊力過大,短孔珩磨或疊裝珩磨時,使端面不平的工件完全貼合后產生變形 (8)珩磨機主軸與工件孔對中不好 |
調整夾具,正確裝夾工件,檢查和提高孔的預加工精度 |
|
表面缺陷 |
表面粗糙度達不到工藝要求 |
(1)油石粒度不夠細,或粒度牌號不準 (2)精珩時,圓周速度太低,往復速度高 (3)精珩余量過小,時間短,或壓力大 (4)珩磨液太臟,潤滑性差,流量小 (5)精珩前的表面太粗 (6)油石太硬,易堵塞 (7)油石太軟,精珩時無拋光作用 (8)工件材質太軟 |
合理選擇珩磨工藝參數;精珩余量≥5μm;正確選擇油石性能 |
珩磨表面刮傷 |
(1)油石太硬,組織不均勻,表面堵塞后積聚鐵屑,刮傷表面 (2)珩磨頭在孔內的空隙太小,偶有機加工鐵屑不易排出而刮傷表面 (3)珩磨壓力太小,油石被擠壓刮傷 (4)冷卻液未過濾好,流量和壓力小 (5)珩磨頭退出時油石未先縮回 (6)導向套與工件孔為對中,珩磨頭退出時使尾端偏擺 (7)油石太寬,鐵屑不易排除脫落,積聚在油石表面上形成硬點 |
減小壓力,提高油石強度、寬度或中間開槽,清除油石上的硬點,選用較軟、組織疏松均勻、有較好自銳性的油石;適當減小珩磨頭直徑,保證徑向間隙,使冷卻液流暢 |